与郭德纲同期北漂马氏相声传人赵津生演“杨光”碰瓷儿名扬全国
与郭德纲同期北漂马氏相声传人赵津生演“杨光”碰瓷儿名扬全国
与郭德纲同期北漂马氏相声传人赵津生演“杨光”碰瓷儿名扬全国,佳艺缝纫,耐克缝纫,花芽缝纫大约十几年前,在北京的茶馆火爆的天津相声演员,除了郭德纲,还有赵津生。赵津生是马氏传人,以冷幽默、蔫包袱见长。马三立先生对他的评价是:“这孩子是吃这碗饭的。”他曾和姜昆、戴志诚合作在春晚表演相声,也因在多部《杨光的快乐生活》中扮演重要角色,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。
1957年,赵津生出于天津,父母都是外地人,报户口时给孩子起名“津生”。小时候街道宣传队演快板,赵津生十分着迷,开始跟一位邻居学唱快板,邻居又把他介绍给王凤山,学快板书和山东快书。1976年,19岁的赵津生到制药厂当工人,仍继续跟王凤山学快板,王凤山也带他参加一些演出。
有一次赵津生去王凤山家,碰到一个瘦老头,王凤山告诉他这是马三立。赵津生并不知道马三立,因为马三立已经很多年不演出了,广播里也听不到他的相声。后来他跟王凤山去剧场,在后台看了马三立的表演,一下子就成了马三立的粉丝,立志学相声。
每次听完马三立的相声,赵津生都拼命记,回家后凭记忆写下来,然后背,背熟了请马先生指点,马老也愿意给他讲哪儿说的不对。有一次赵津生请教马老,说自己背《报菜名》的贯口,经常背着背着就把菜名背混了。马老让他把词拿来,然后用铅笔标注,到哪儿该喘气,到哪儿该停顿。赵津生按马老的标注来背,果然掌握了窍门。
最初赵津生模仿马三立的表演,连口型动作都模仿,后来又模仿刘文亨、刘宝瑞等人。马三立告诫赵津生不可一味模仿,“学我者死,似我者生”,必须转化成自己的东西。
1977年,赵津生凭原创相声《浪子回头》成名,得了“小眼子”的外号。一般观众都以为这外号是因为他眼睛小,其实是源自他的这段相声。
当时《天津日报》刊登通讯《刮刀落地,挽救后进青年》,讲河北区玩闹方文星挑号“损鸟”,因打架斗殴、抢军帽、持刀路劫被两次强劳四年。出来后顶替母亲到第二钢丝绳厂当瓦工,上班不好好干活,拿老工人找乐,不到二十天举拳飞砖打了四次架,谁不服他,他就办谁。最终方文星在团委书记边锋刚的教育和感化下,浪子回头,刮刀落地,重新做人。
当时这件事成为典型案例,轰动天津市。赵津生据此写了相声《浪子回头》,主人公外号就叫“小眼子”。赵津生演遍了全市的文化宫、剧场,效果火爆,走在马路上就有人喊赵津生“小眼子”,一来二去这个外号就叫响了。
赵津生想拜马三立为师,马三立说:“我要收了你,你管侯宝林叫师哥,你觉得合适吗?”赵津生摇摇头,又想拜马志明。马三立又说:“那你得管苏文茂叫师哥,你觉得合适吗?”赵津生又摇摇头。最后马三立说:“这样吧,你拜我孙子吧。”1983年,在马老和马志明、王鸣禄的撮合下,赵津生成为范振钰的开门大弟子。范振钰师承班德贵,班德贵是马三立的弟子,赵津生如愿以偿成为马氏相声传人。
1985年,28岁的赵津生调入天津市曲艺团,1990年参军,到后勤部第八分部当文艺兵。复原回来后,他加入哈哈笑艺术团,在天津茶馆说相声。
当年在天津市曲艺团,赵津生曾和杨少华搭档,常到全国各地演出。杨少华家里孩子多,生活比较困难,赵津生有时候帮杨少华干些家务活,两人的关系走得挺近。所以后来杨议拍《杨光的快乐生活》,赵津生成了主要演员,并以“碰瓷儿”走红,每次在茶馆登台,赵津生喊一声“碰”……台下观众齐声高喊“瓷儿”,成为标签性的包袱。
2006年,赵津生参加了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,与济南的穆绪光搭档,合作表演《名门之后》。转年第四届,他又和徒弟初天岚合说《如此相声》。这两个作品都是他的原创。那时赵津生留在北京,他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后,天津最早去北京发展的、没有工作单位的相声演员之一。
2009年姜昆邀赵津生参与春晚演出,但本子没通过审查。一年后姜昆再邀赵津生参演虎年春晚,姜昆、戴志诚、赵津生合演《和谁说相声》,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位“眼睛长得像孙红雷,嘴巴长得像姚晨”——余则成和翠萍的儿子“余霍霍”。
赵津生早年曾评价“郭德纲的相声是无厘头,听不懂……不能戴着拳击手套上台说相声,不该在舞台上发泄个人的私愤”。郭德纲也在《过得刚好》一书中拿赵津生砸挂:某电视台大导演,视演员如粪土一般。一日,大导演斜倚沙发,手捻钢笔,不料,钢笔落地掉入沙发下。大导演纹丝不动,旁有天津一五十余岁的相声新秀,跪地俯身掏出钢笔,毕恭毕敬放入导演手中,导演看也未看。未几,相声新秀上春晚了。
赵津生是个奇人,除了相声说得好,别的事干得也都不错。小时候他在学快板的同时还喜欢书法,临的第一册碑帖是《曹全碑》,临了半年,又迷上了行楷,这个爱好一直伴随他至今。
他还会裁剪衣服、织毛衣,曾用缝纫机为妻子砸了一件太阳裙。最拿手的还是炒菜。上中学时学工劳动,他去过红旗饭庄、川鲁饭店的厨房,跟老师傅学会了酱爆三丁、扒肉条、独面筋、四喜丸子、汆白肉、扒肘子,当时他做的菜在饭馆就能卖钱,还能掌厨帮别人做婚宴。他会做一道“拔丝水晶”,肥肉切丁,拿盐码了,挂糊过油炸透,另一个锅里熬糖浇到肥肉上,撒上芝麻,谁也吃不出大油味儿。(文:何玉新)
相关文章
-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报告摘要
- 回到武侠梦开始的地方 新天龙十六周年庆典开启
- 你被萌到了吗?武汉漫画家进社区为居民绘制漫画头像
- 自己安装手缝方向盘套手缝把套我de小轩轩!
- 一双巧手缝补岁月情怀
- 重组联盟 雷诺和日产或宣布新合作协议
- 张北:社区“微工坊” 为企业和群众搭建双向服务连心桥
- 众志成城北部自愿的织物口罩工厂成倍增长
- 制造定位明确出口优势有望增强——日本缝纫机生产及进出口情况分析
- 乡村振兴看新疆丨缝纫机奏响“致富曲”
-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、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
- 服装中缝纫线是什么意思
- 吴亦凡将被送往河北燕城监狱服刑踩缝纫机种菜在食堂打工。
- 锡盟一地现“高仿人民币”版冥币检察机关出手了
- 在农村为何常有小贩收购老式缝纫机?老缝纫机卖多少钱合适呢?
- 郑爽新家图片曝光缝纫机、老虎钳、化学实验器材果然画风清奇
- 在瑞士军刀的这么多功能中你认为哪些最实用哪些最鸡肋?
- 农村老人说“出门千里不拿针”老祖宗的智慧有啥讲究?
- “老旧东西”集体升值?大部分回收价超上万不少家庭都曾有过
- 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带飞了纺织服装制造业!